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
敦煌的惆悵
而它又非常脆弱,因為這里的壁畫、彩塑都是泥質(zhì)的,所以保護它就顯得異常艱難。
如今到莫高窟游覽可以發(fā)現(xiàn),這里的每名講解員都帶有一串鑰匙。他們帶領游客來到石窟前,開鎖讓游客魚貫而入,并對窟內(nèi)情況逐一講解。講完以后,他們則要求全部游客走出石窟,然后很小心地將洞窟的黑褐色鋁合金門鎖好,這才帶領游客來到下一個洞窟前重新開。工作程序如此繁難,可謂事出有因。敦煌研究院曾于1991年做過一個實驗,即讓40名學生住第323窟內(nèi)滯留了37分鐘。研究結(jié)果表明,這些人在這段時間呼出的氣體使窟內(nèi)的一氧化碳和濕氣含量迅速增高,要使這些空氣散盡則需6個小時。而二氧化碳和濕氣對壁畫的破壞作用相當大。與二氧化碳和濕氣相比,更大的破壞來自病害和沙害。除防治洞窟自身酥堿、起甲、霉變等病害外,防沙治沙已成為保護莫高窟最重要的工作。
目前,在莫高窟492個有壁面的洞窟之中,病害比例高達近50%。這恐怕就是在四月初八禁止朝會人群進入有擘畫的洞窟的原因所在。如今,相關部門正在盡全力拯救莫高窟,因為,它一且失去了作為其精神象征的壁畫,就好比一個人的思想被抽空,生命就會變得蒼白而無力。如果是這樣的話,未來的敦煌將如何回首往事?